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,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,更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。《科学画报》携手2024全球开源极客嘉年华(GOGC 2024),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科技探索之旅,旨在发掘和培养未来的科技领袖。
8月16日举行的《科学画报》青少年“科创+”专场论坛暨首届“未来科技领袖”科创展演,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,瓴麟(上海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。此次活动以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为核心,依托GOGC 2024的极客精神,由《科学画报》编辑主任杨晗之与瓴麟(上海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奥博共同宣布,青少年“科创+”年度系列活动正式起航,激励年轻一代勇敢探索科技的边界。
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贾永兴在启动致辞中表示,科学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、国家发展强大的原动力,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。科学画报1933年由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办刊,至今已经91年,一直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,此次举办青少年“科创+”活动,目的是整合更多社会和学校资源,在此基础上培养更多的世界级的科学家、企业家,为中国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展演中,11个杰出的青少年科创项目精彩亮相,涵盖了从辅助视障人士的多感官阅读系统到基于Arduino的地铁人流监测与智能调度系统,再到无人驾驶技术与紧急救援方案,以及旨在减轻儿童注射疼痛的辅助设备。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青少年的创新思维,更彰显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。为了逐步提升活动的专业性与影响力,展演还特别邀请了行业资深教授、专家学者和科技界领袖对参与者的项目进行深入点评,为青少年提供宝贵的专业意见和发展建议。获奖的科技论文将有机会被推荐至《科学画报》发表,为青少年的科研探索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。
本次活动的评委团由6位知名行业教授、专家学者及科技达人组成,他们用专业的视角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点评和建议。
来自上海及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们,带着他们的科学技术创新项目,参与了这场盛会。他们的作品涵盖了智能硬件、软件开发、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,展现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经过评委集体合议打分,评定出如下获奖名单。
专家点评:杨炎语的“哨兵式”加热器,非常符合商业化创新产品的特征。杨同学的研究持续两年,符合科创中概念验证和价值验证的流程,研究结论击中消费者痛点,非常有产业化价值。
专家点评:这个从“铲谷壳官”的设计特别有温度,通过智能物联网技术,为宠物鸟笼的创新管理提供了一个充满潜力的智能解决方案。
专家点评:科创能够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是非常难得的,王照涵同学首先做了很多调研,针对需求痛点并对比了市面上其他的解决方案,而后进行研究与创意。
专家点评:季圣哲的公共座椅设计,考虑了人文、环境的使用设计,已经具备了一些功能,具备商业化的雏形,功能上未来可以寻求一些专家的建议和元器件上的支持,另外互动中可优先考虑增加些广告元素,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实用性,展现了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大潜力。
专家点评:刘祥君的自动布线算法,是人工智能中最基础的领域,而且现有的几种布线方式都有缺陷,也切中了行业痛点,刘同学的研究大方向切入非常好。
专家点评:周岂加的真空毛笔笔帽,以创新的设计理念,为传统书法工具带来了新颖的现代应用。设计中不仅考虑到了书法对传承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需求,还统计了减少洗毛笔对节水环保带来的好处,非常难能可贵。
专家点评:丁羿瑄的项目的设计基于实际的需求,兼具人文关怀,以其创新的交互方式,为视障人士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商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。
专家点评:关注到了现阶段老龄化社会的刚需,以其对话式交互和求救功能,展现了在个人安全监测方面的巨大潜力。从实物的构架上需要仔细考虑在夜间翻身等是否会考虑脱落。另外,需要统计测试误报率,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医院等社区资源也要考虑。
专家点评:科学的终极是人文。基于现实,提出创意是青少年科创最好的方式。王霁宇设计的自动脱落小车关注到了交通事故中的二次伤害,体现了科学人文关怀,展现了在紧急状况下的卓越潜力。
专家点评:虞锦添的无人驾驶救灾技术,不仅技术先进,更因其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场景而体现了深度的人文精神。必须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设计需要更契合实际使用场景,比如红绿灯的辨认,这在实际救灾场景中基本是不需要的。
专家点评:项目通过精准的人数测算与智能站台分配,为城市交通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。
《科学画报》创刊于1933年,由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创办,从创刊至今90多年来始终图文并茂地普及国内外科技进展与科技知识、科学思想、科学精神,书写了中国民众追寻科学、创新图强的历史长卷,被誉为一部浓缩的现代科技史、一部图解式的科技“百科全书”。
《科学画报》始终致力于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,培养他们成为未来世界级的科学家和企业家,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。